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

云南曲靖:初心答卷 减贫故事——从不可能打工的吴某说起

2020-12-01 来源:快报网
  快报网讯 (通讯员 朱恩弘)“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吴某(化名)的画面。那是个典型高原烈日暴晒的午后,空中没有一丝云,没有一点风,在日头下感觉一切都处于静止状态。走了9个村小组的我,与地里新钻出的嫩芽一道,被太阳晒的恹恹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2018年3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作为扶贫工作队员被派驻至麒麟区东山镇石头寨村委会驻村开展工作。
  
  那是驻村后的第一次遍访贫困户,石头寨村委会共有十个村小组,沿乌蒙山山势南北分部,最北的发谷村距最南的发脉村有十余公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54人,2018年仍有29户78人未能脱贫,患有小儿麻痹的吴某就是这29户中的一员。
  
  与其他躲在家中乘凉的贫困户不同,我们是在地里找到的吴某。
  
  当吴某背着农药枪一瘸一拐的向我们走来时,我不禁问道“为啥这么热的天还出来干活?”,彼时广西的“周某”还未火遍大江南北,吴某却提前说出了金句:
  
  “我这个腿,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种庄稼再不努力么,还不饿死掉!”
  
  吴某一瘸一拐的身影和“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话语,使我既难过又困惑——为什么勤劳乐观的人们仍然过得这么辛苦?生而贫苦,究竟是谁的错?
  
  回到村委会后,我开始认真思考驻村工作的意义,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人没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尽管他们的双手沾满泥土,臂膀强壮有力,内心渴望幸福,但却需要有人回过身去帮助他们更快地向前走。
  
  此后,每当感到迷茫时,我都会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答案却不曾改变,反而越来越清晰——我想帮助他们过得更好、更幸福!
  
  “出来打工还是整得成”
  
  驻村以来,我的工作、生活都在村里。为真正做到 “情况有人知,事情有人管,难题有人解”,整个行政村10个村小组的家家户户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慢慢的,我与群众打成了一片,也真正了解到了群众所急、所盼、所想。
  
  在石头寨的未脱贫户中,“老弱病残”占了绝大多数,因残致贫的接近50%。
  
  2019年4月,我接棒担任石头寨驻村工作队队长。如何让“不可能打工的”吴某们摆脱贫困,就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块“硬骨头”。
  
  在法院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的被执行人完全丧失履行能力、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已经不具备执行条件,即使法院穷尽一切措施,也无法实际执行到位,这类案件被称为“执行不能”案件。
  
  刚驻村时,我悲观的认为吴某属于“脱贫不能”户,只能通过兜底保障解决贫困问题。但驻村工作,正是要将“脱贫不能”变为可能。
  
  通过遍访贫情,科学分类管理,做到精准识贫。两年多来,我累积遍访群众三千余人次,撰写民情记录4册,分析整理贫困户信息图表20余幅,通过对遍访数据的二次整理,科学分析研判,将贫困户分为有劳力、弱劳力、无劳力三种类型进行管理。如吴某,虽然下肢残疾,但头脑灵活、吃苦耐劳,有强烈脱贫意愿,受限于客观条件,其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没有优势,但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能通过务工就业实现脱贫。
  
  依托分类管理,坚持因户制宜,做到精准施策,实行“帮扶+保障”的脱贫工作方法。对于有劳动力的家庭,通过发展产业、解决稳定就业是实现有效脱贫的重要手段。一是产业帮扶,发动产业大户结对帮扶,产业带动45户;二是就业帮扶,自进驻以来,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开展就业培训2期,输出劳动力42人,解决了一大批贫困户无事干、找不到事干的局面。
  
  就连“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吴某,我们也通过努力,为其联系到可以坐着工作的玩具厂。领到工资的第一个月,他开心的打电话告诉我:“我上个月工资发了3800元,媳妇发了3200,出来打工还是还是整得成!”
  
  对弱劳力户的帮扶,是我们工作的重心,工作队探索出了一条绿壳蛋鸡循环养殖助弱劳力户脱贫的路径。原本的“脱贫不能”干部一同户,如今只有13户需要通过兜底保障脱贫。
  
  工作队探索绿壳蛋鸡循环养殖的事迹,也被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报道。而通过在村小组开办幸福餐桌、大病救助、合作入股等措施,也让无劳力户生活有保障。
  
  我的工作心得很简单,扶贫不止是送米送油,而是带着真心,想方设法做实事。
  
  “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打工”
  
  “小朱啊,我家娃娃有点发热,你能不能来看一下。” 一位从外地返乡的村民感觉身体不适,第一时间给我了打电话。
  
  我迅速赶到村民家里,联系村医诊查,帮助测量体温。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有危险就要迅速前去,将病毒传播的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整个防疫期间,我们驻村工作队自始至终都坚持在一线,对全村防疫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与基层党员一同在进出村口的交通要道进行设卡执勤,严防人口不必要流动;对风险地区外来人员进行严密排查;对全村1612户发放疫情告知书,利用村小组广播、宣传车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对居家隔离户做好关心关爱,每天上门测量体温,关注生活情况。
  
  整个疫情期间,全村没有出现任何状况。
  
  绝不能因为疫情丢了脱贫攻坚,这是我在疫情期间脑中始终紧绷着的一根弦。石头寨是个纯农业村,对石头寨的贫困户而言,外出务工也是主要的增收途径之一。疫情让许多群众都不能外出务工,这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最依赖外出务工增收的贫困群众,收入因此剧减。
  
  就连“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吴某,都忍不住给我打来电话: “小朱,哪哈子才可以出去打工啊!”
  
  接到他的电话,我是又好笑又着急。
  
  三月末,春耕的时间到了,全国的疫情也逐渐得到控制,我们工作队果断转变工作重点,开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备耕,发展生产,组织人员对烤烟育苗、春耕用水等工作进行保障,马不停蹄地组织群众复工复产。
  
  贫困户家里的大学生因为疫情就业困难,我们积极提供各项招聘政策信息,结合本人情况,引导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有考上事业单位的、有考取法院书记员的、还有参军服役的。针对就业问题,积极联系本地就业岗位,通过本地草莓园、猕猴桃基地解决了14人就业问题。
  
  借助上级部门组织的集体劳务输出等机会,全村贫困人口务工人数不减反增,面对疫情,逆势上涨。疫情期间,我们工作队做到了不误农时、工时,抗疫情,保民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顶上去,没有掉链子。
  
  愿为萤火 发一点光
  
  今天是2020年11月14日,在这一天,云南省所有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距我18年开始驻村工作已过去了981天。
  
  近三年来,我已经记不清入过多少次户、加过多少次班、吃过多少泡面。“不可能打工”的吴某摆脱了贫困;石头寨村完成了“五通七有”,顺利脱贫摘帽;距离我们国家全面摆脱贫困,建成小康的日子也不远了。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有这么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用三年时间,明白了这萤火的意义,动手改变一切的意义。
  
  驻村扶贫的时间不长,只有两三年;青春年华不多,只有20年;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时间不长,只有40年;人的一生不长,就这一辈子。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读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编辑: 张虹]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43项典型经验做法,包含施工图审查、项目审批等

下一篇:爱国卫生 你我同行——云南曲靖宣威法院司法政务团队党支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党日活动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