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新征程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

云南怒江:边境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海拔3200米的高山上,35号界碑境外疫情防控点工作人员的坚守

2020-12-10 来源:快报网
  快报网讯 (通讯员 左昆贤)“边境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海拔高达3200多米的高山上,中缅35号界碑旁,由贡山移民管理警察、预备役民兵、边境护边员组成的35号界碑境外疫情防控点巡逻队,正在铿锵有力的进行宣誓,宣誓声跟随着呼呼的大风久久回荡在高山上、界碑旁。
  
  中缅35号界碑,位于云南贡山县茨开镇丹珠村的高山上。这里海拔高达3200多米,地势险峻、气候环境恶劣、高寒缺氧,在这里人们呼吸两次才相当于在平原地区呼吸一次。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蔓延,打破了神州大地往日的平静和美好的景象。为防控疫情,根据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贡山县防疫指挥部在中国境内距中缅35号界碑约1.5公里处设立了35号界碑境外疫情防控点,贡山边境管理大队茨开边境派出所在茨开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向阳分站、卫健局防疫部门、民兵组织、护边员等10余名工作人员在前沿防控点长期驻守,24小时开展边境封控和疫情防控工作。
  
  平原下雨,高山降雪。11月中旬,丹珠村的高山海拔上迎来了2020年初冬的第一场雪,给原本暗黑的地表铺上了一层层纯白色的雪花大衣,绿色的植被与雪白的地表交叉相映,让原本枯黄色的高山又换上了“新颜”。
  
  11月底的一天,我跟随单位领导一同到35号界碑境外疫情防控点看望慰问点上的工作人员,并根据工作安排在点上留宿了一夜。出发前,与我一同前往的同事专门跟我说,上面海拔高、气温低,让我多带一些御寒的衣物。
  
  约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带着对冰天雪地的“向往”终于到达目的地,来到35号界碑境外疫情防控点。一下车,一股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吹得我脸阵阵刺痛;脚下的雪厚度已经超20厘米,脚踩上去便被雪盖过。不一会儿我就感觉寒意四起,身体被冻得瑟瑟发抖,刚才车中的温度和我对冰天雪地的向往瞬间不复存在。
  
  我们的车停在白茫茫的高山脚下,这里搭建着一间黑黄相间的简陋木板房,房前有一根约5米高的旗杆,上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着。防控点的10余名工作人员便是依托这简陋的木板房驻守在这里。木板房上,一面悬挂着的党旗和印着“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十二个红白相间大字的横幅格外抢眼。是的,党旗指引着他们战胜疫情的方向,口号激励着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走进防控点工作人员的住处,四间由木板隔离出来的临时宿舍里,每张小床上都整整齐齐的叠放着他们的被褥和防寒用的毛毯,手摸上去还略感潮湿。最边上的板房里,摆放着一大一小的两个碳火炉、几箱装满食物的蔬菜框以及一批防疫物品,这是35号界碑境外疫情防控点一周的生活保障物资。一名戴着黑色袖套的“临时”炊事员正在一张以木桌为载体的做饭操作台旁为大家准备着午餐。这名炊事员告诉我,这里天气复杂多变,常年阴雨、积雪,加之海拔高、气候寒,热水沸点最高只达85℃,烧火做饭比较艰难,几乎每次煮出来的米饭或面条都半生不熟。
  
  木板房里,除了在外面值班和两名帮助炊事员打下手的几人外,其余工作人员都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唠着日常,大家聊得不亦乐乎。
  
  聊天间隙,炊事员已经做好了午餐。午餐看上去很简单,只有一锅没有熟透的米饭和一锅“杂锅菜”,但工作人员们丝毫没有挑嘴,吃得很香。
  
  “哔,哔哔……巡逻组一组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具,十分钟后巡逻边境”。午饭完休息片刻后,随着防控点负责人王磊哨声毕后的工作安排,一组队员们熟练且有序的各自穿戴着防护装具。王磊告诉我,根据勤务安排,今天他们要到35号界碑开展巡逻踏查,并清理一下界碑上的积雪。 
  
  不到十分钟,巡逻队员们都已经按要求穿戴齐装具,携带好装备提前在出发点列队站好。我带着一台照相机和一台摄像机随着王磊的几声口令,与巡逻队员们一同踏上了边境巡逻路。
  
  巡逻路呈上坡式依偎在高山半腰,由于连续降雪的原因路面已经全部被大雪覆盖,路面上的积雪厚度超过了20厘米,且越向前走海拔越高,积雪就越厚。巡逻路上,几台筑水泥路的机器静静的停在道路右侧,大半部分已被雪覆盖。一名队员告诉我,这已经是今年初冬下雪以来他们开展的第5次边境巡逻,巡逻路从防控点到35号界碑约1.5公里远,没下雪之前巡逻一个来回最多不超过1个半小时的时间,下雪后,就目前路面积雪厚度看巡逻一个来回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巡逻队员们已经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近一半的路程,鞋子也基本被雪融化后浸湿。王磊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前方,喘着粗气口令指示队员们原地稍作休息,顺便将鞋里的积雪进行简单的清理。因为王磊知道,相比前一段路程,后一段路程海拔渐高、积雪渐厚,步履会更加艰难,队员们此刻需要休息了。
  
  王磊告诉我,因为地面上都是雪,坐在地上休息的话裤子一会儿就会被湿透,队员们只得一个搀扶着另一个将鞋子脱下来清理里面的积雪,但即使是这样,队员们每次巡逻回去后鞋子都基本完全湿透了,又得不到及时更换,不少队员的脚也因此被冻伤,脚后跟生了不少冻疮。
  
  “已经巡逻到一半的路程了,大家都再坚持一下,继续前进!”休息片刻后,王磊又动员队员们朝着界碑的方向继续前进。
  
  “上面就是35号界碑了,这里的陡坡雪比较厚,大家当心不要滑到,尽量靠里面跟着前一个人的脚步走。”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前行,巡逻队员们爬上一个陡坡,终于来到了山顶。山顶上,一块正面刻着中国、背面刻着缅文、侧面刻着35字样的尖头状界碑矗立在这里,旁边一面高挂在竹竿上的国旗正迎风朝着祖国的方向欢快的飘扬。稍作休息后,队员们在王磊的带领下纷纷动手清理了界碑上的积雪,并在界碑旁进行了宣誓,随后对界碑周边进行巡查后踏上了返回的路……白茫茫的巡逻路上,那一抹抹前进着的藏青蓝与橄榄绿在雪的映衬下,勾勒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进入冬季后,黑夜明显比以往来得早了许多。傍晚,白天外出巡逻归来的一组人员围坐在碳火炉旁取暖,并烘烤着白天被雪水浸湿的鞋子。王磊告诉我,进入十一月以后,这里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很大,夜幕降临后气温就会骤降至零下,工作人员们唯一能取暖的就是这两个碳火炉,非常辛苦。
  
  随着气温的骤降,白天的穿着已经让我无法抵制寒冷,我赶紧到值班室里将白天带上来的冬棉衣翻出来穿在了身上,但即使是这样,刺骨的寒气依然冻得我瑟瑟发抖。值班室里,值班员正在认真的填写着今天的工作日志,见我进来后,便热情的招呼我坐下并和我唠起了他们在这里驻勤的一些日常……
  
  夜渐深,木板房外寒风呼呼的刮着,其他人员都已经入睡,值班员结束了与我的聊天,独自打着手电筒对木板房周边巡查一圈确保无异常后回到值班室,继续坚守着。
  
  日复一日,春去冬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蔓延后,35号界碑境外疫情防控点上勤至今,防控点的工作人员们已经在这里驻守了8个多月200多个日夜。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严寒的天气,点上的全体工作人员无一人喊苦叫累,无一人临阵退缩,更无一人逃岗避责,他们始终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艰辛付出诠释着“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牢记使命”。
  
 

[编辑: 张虹]

免责声明:
        快报网转载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快报网无关,您若对该稿件有疑议,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云南龙陵边境管理大队在忠诚奉献中,书写时代答卷

下一篇:北京朝阳法院探索利用“区块链”化解物业纠纷诉源治理新路径

奋进新征程
分享按钮